真相?谎言?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量子通信(完结篇)
终于到了“量子通信”的最后一篇。。。
量子理论实在太烧脑了。。。研究得越深入,越对普朗克、薛定谔、爱因斯坦等这些物理学家钦佩得五体投地。。。
近神的男人。。。
不过,量子理论确实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
截至目前,关于量子通信的两篇文章的阅读量:
按照这个趋势,今天这篇估计阅读数不会超过50。。。
不管怎么说,自己挖的坑,含着泪也要自己填。。。
昨天,我们解释了什么是“量子密钥分发”。。。
今天,我们来说说量子通信的另外一种方式——“量子隐形传态”
如果说,量子密钥分发只是量子力学应用于经典通信的一个小应用(加了把量子锁),那量子隐形传态就是“真正”的量子通信了。。。
解释量子隐形传态之前,我们必须先解释两个重要概念——“量子比特”和“量子纠缠”
我们目前进行信息存储和通信,使用的是经典比特。
一个经典比特在特定时刻只有特定的状态,要么0,要么1,所有的计算都按照经典的物理学规律进行。
但量子比特和经典比特不同。
量子信息扎根于量子物理学,一个量子比特(qubit)就是0和1的叠加态。
相比于一个经典比特只有0和1两个值,一个量子比特的值有无限个。直观来看就是把0和1当成两个向量,一个量子比特可以是0和1这两个向量的所有可能的组合。
▼表示量子比特的Bloch球
Bloch球的球面代表了一个量子比特所有可能的取值。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一个量子比特只含有零个经典比特的信息。
因为一个经典比特是0或1,即两个向量。而一个量子比特只是一个向量(0和1的向量合成)。就好比一个经典比特,只能取0,或者只能取1,它的信息量是零个经典比特。
量子力学中最神秘的就是叠加态,而“量子纠缠”正是多粒子的一种叠加态。
一对具有量子纠缠态的粒子,即使相隔极远,当其中一个状态改变时,另一个状态也会即刻发生相应改变。
例如,纠缠态中有一种,无论两个粒子相隔多远,只要没有外界干扰,当A粒子处于0态时,B粒子一定处于1态;反之,当A粒子处于1态时,B粒子一定处于0态。
▼是不是想到了虫洞?
这种跨越空间的、瞬间影响双方的“量子纠缠”,曾经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爱因斯坦以此来质疑量子力学的完备性,因为这个超距作用违反了他提出的“定域性”原理,即任何空间上相互影响的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这就是著名的“EPR佯谬”。
后来,物理学家玻姆在爱因斯坦的“定域性”原理基础上,提出了“隐变量理论”来解释这种超距相互作用。
不久物理学家贝尔提出了一个不等式,可以来判定量子力学和隐变量理论谁正确。如果实验结果符合贝尔不等式,则隐变量理论胜出。如果实验结果违反了贝尔不等式,则量子力学胜出。
但是后来一次次实验结果都违反了贝尔不等式,即都证实了量子力学是对的,而隐变量理论是错的。。。
2015年,荷兰物理学家做的最新的无漏洞贝尔不等式测量实验,基本宣告了爱因斯坦定域性原理的死刑。
理解了量子纠缠,我们就可以理解“量子隐形传态”了。
由于量子纠缠是非局域的,即两个纠缠的粒子无论相距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的状态必然能同时获得另一个粒子的状态,这个“信息”的获取是不受光速限制的。于是,物理学家自然想到了是否能把这种跨越空间的纠缠态用来进行信息传输。
因此,基于量子纠缠态的量子通讯便应运而生,这种利用量子纠缠态的量子通讯就是“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
量子隐形传态的过程(即传输协议)一般分如下几步:
(1)制备一个纠缠粒子对。将粒子1发射到A点,粒子2发送至B点。
(2)在A点,另一个粒子3携带一个想要传输的量子比特Q。于是A点的粒子1和B点的粒子2对于粒子3一起会形成一个总的态。在A点同时测量粒子1和粒子3,得到一个测量结果。这个测量会使粒子1和粒子2的纠缠态坍缩掉,但同时粒子1和和粒子3却纠缠到了一起。
(3)A点的一方利用经典信道(就是经典通讯方式,如电话或短信等)把自己的测量结果告诉B点一方。
(4)B点的一方收到A点的测量结果后,就知道了B点的粒子2处于哪个态。只要对粒子2稍做一个简单的操作,它就会变成粒子3在测量前的状态。也就是粒子3携带的量子比特无损地从A点传输到了B点,而粒子3本身只留在A点,并没有到B点。
以上就是通过量子纠缠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方法,即通过量子纠缠把一个量子比特无损地从一个地点传到另一个地点,这也是量子通讯目前最主要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步骤3是经典信息传输而且不可忽略,因此它限制了整个量子隐形传态的速度,使得量子隐形传态的信息传输速度无法超过光速。
因为量子计算需要直接处理量子比特,于是“量子隐形传态”这种直接传的量子比特传输将成为未来量子计算之间的量子通信方式,未来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计算机终端可以构成纯粹的量子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即量子互联网。
这也将是未来量子信息时代最显著的标志。
注:上述过程描述文字直接引用了互联网文章《独家揭秘:量子通信如何做到“绝对安全”?》
张文卓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
好了,终于把量子通信的技术原理给说完了。。。
近年来,量子通信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先看看发展:
1993年,首次提出了量子通信(Quantum Teleportation)的概念。
1997年,首次实现了未知量子态的远程传输。
2012年,首次成功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
2016年8月16日,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
2017年7月13日,世界首个大型商用量子通信专网在济南测试成功。
2017年,全球首条量子通信“京沪干线”今年将建成。
尤其这两年,量子通信发展非常快。
▼从城域到城际,从陆地到卫星
提到量子通信,肯定不可避免会提到这个人:
潘建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
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5年获该校理论物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加入九三学社,2008年入选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2月8日,获“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他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正因为他,中国量子通信研究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他也获得了大量的荣誉,算得上是名利双收。
但是,正是因为量子理论充满了争议,量子通信一直处于科学界争议的中心。量子通信产业过度追捧,资金大量涌入,相关企业市值暴涨,市场表现得空前浮躁。潘建伟本人也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说他是骗子,骗取研究经费,有人说他沽名钓誉,争名夺利。。。
其实,小枣君觉得,这个世界真的能懂这个技术的人本身就不多。正因为不懂,所以人们要么盲目相信、押宝,要么质疑、谩骂。有些人只是眼红或嫉妒,不懂装懂,大泼脏水。大部分人其实就是跟着起哄。
小枣君也不认为他一定是对的。但是,对或者不对,应该用论文和实验来证明,而非谩骂和诽谤。即使是牛顿,或者爱因斯坦,也犯过错。
量子理论如果是错的,那也许会带来认知的更大突破。如果是对的,那就意味着计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全新革命。不管怎么样,都是好事。
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吧。
好了,量子通信专题结束,感谢大家的支持!
如果喜欢,请记得帮我们转发哟!
往期回顾:
投稿请查看: